受諸多因素影響,今年5月,永州藍山縣毛俊鎮楊家洞村的小黃姜遭遇罕見的“低迷價”,村民虧本甩賣部分生姜后,仍有十萬余斤生姜銷路不暢,永州市政協和藍山縣政協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開展兩級政協聯動,各界別委員齊發力,為生姜銷售牽線搭橋,聯手解“姜”局。
藍山縣近年來大力發展生姜產業,有效帶動了山區群眾增收致富,小黃姜在當地被稱為“軟黃金”。郭周才去年返鄉帶領村民開荒種植小黃姜140余畝。“本來準備過了春節就賣掉,沒想到幾個月過去了,十幾萬斤小黃姜卻無人問津。”為此,郭周才急得眉頭難展。在郭周才向農業界委員工作室求助的同時,毛俊鎮黨委、駐楊家洞幫扶工作隊等也向縣政協發出了求助信息。
“群眾有困難找到我們,我們必須幫。”永州市政協委員、藍山縣政協主席劉素萍第一時間安排相關委室和委員工作室負責人深入楊家洞村實地調研。隨后,縣政協黨組全面部署幫扶工作。
小黃姜滯銷的消息傳到永州市后,市政協第一時間發動委員、聯系媒體廣泛宣傳,力求打開銷路。5月2日,縣政協向委員們發出消費助農的倡議書,縣政協文藝新聞和教育界委員工作室的委員們積極響應,發揮新聞媒體行業優勢,為姜農拍攝宣傳短視頻、撰寫新聞報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村民種植的小黃姜,采用原生態種植方式,個頭又大又香又脆又辣……”文藝新聞界委員劉振宇化身“代言人”,為小黃姜“吆喝”。為了幫助姜農降低銷售成本,位于縣城繁華地段臨街門面的農業界委員工作室開辟綠色通道,成為小黃姜臨時直銷點。從事電商工作的農業界委員周文得知消息后,馬上利用自己公司的互聯網平臺,為郭周才制作小黃姜銷售鏈接,提供銷售服務,將小黃姜發送快遞銷往全國各地。一時間,訂單紛至沓來。
“目前,在各方努力下,十余萬斤小黃姜已基本銷完,僅剩八千余斤,我們會一幫到底。”劉素萍說。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新湖南,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2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