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aixke.com)訊 今年是農業品牌推進年,即將到來的5月10日又是國務院新設立的“中國品牌日”。農業品牌自然成為眼下人們熱議的話題。大船之航,品牌為帆,在農業部日前舉行的全國品牌農業創建推進大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在農業品牌的引領下,我國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得到充分釋放,中國農業從偏重規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向更加倚重質量和效益“品牌農業”發展階段轉換的號角已然吹響。
縱覽神州大地,洛川蘋果、五常大米、西湖龍井、贛南臍橙,這些農產品品牌如一顆顆明珠,散發著中華農業文明的魅力。數據顯示,我國品牌農業創建從起步到壯大,取得了許多成效。截至2016年底,農業部已認證登記“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10.8萬個,農產品注冊商標已達240余萬件,為培育農業品牌奠定了基礎。
然而,總體看,我國農業還是產品多、品牌少,普通品牌多、知名品牌少。不少農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卻缺少一批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多數農業品牌影響力還僅停留在局部地域,跨省跨區域的品牌不多,國際知名品牌更少。一些本來具有優勢的區域公用品牌,由于保護機制不健全,無法持續保持影響力。同時,我國農產品品牌結構不均衡,初加工產品品牌多,精深加工、二次增值的產品品牌少。
“這些現象的背后有觀念的原因。”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萬寶瑞分析說,一些地方對品牌建設存在認知誤區,認為有商標就是品牌,混淆了品牌和商標的區別,“重生產,輕品牌”的現象比較普遍,打造品牌的意識不強,缺乏對品牌內涵的挖掘。不少市場主體存在品牌定位意識缺失的問題,商標注冊隨意性較大。一些商家認為只有高端品牌才是品牌,其實中低端品牌也有自身發展的優勢,有其特定消費群體,關鍵是要叫得響。
不管是企業品牌還是區域公用品牌,都需要政府創造良好的環境。浙江省農業廳廳長林健東說,為了讓品牌之船能夠暢游市場之海,浙江省邀請了專業團隊來“造船”,麗水市整合了九個縣區的九大產業鏈,打造了全品類的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目前已有302個市場主體、421個產品加入該品牌。這塊區域公用的大牌子又被委托給當地一家國有公司來“掌舵”,幫助加強區域公用品牌的運營,帶動農民致富。
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如何協調也是市場主體面臨的問題。陜西洛川蘋果協會辦公室主任雷永剛介紹,洛川采取“公用品牌”加“企業品牌”捆綁使用的辦法,全縣地標授權企業達154家。依照“大企業引領、中小企業支撐、合作社為紐帶、營銷大戶為基礎”的思路,采取財政獎補、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手段,支持品牌做大做強。
“農業生產自然選擇性非常強,決定了我們在什么樣的區域環境生產什么樣的產品。”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認為,農產品在打造國際品牌時,要立足資源優勢,挖掘農業特色,突出差異化。盡管現代農業中科技的參與度越來越深,但農產品的地域性、獨占性仍然十分明顯。她認為,科技要與傳統農耕文明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農業品牌最閃亮的名片。尤其要將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貫穿始終,將綠水青山、綠色產品融入品牌價值,打造成“金字招牌”。
農業品牌要走出深山,還要揚帆出海。當今國際農業品牌的競爭,實際上是“尖端”與“特色”的競爭,“尖端”主要靠科技創新,“特色”則由民族文化承載。民族文化、農耕文明為農業品牌沉積了一座無可比擬的精神富礦。韓長賦說,未來5年至10年,將是中國農業品牌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業品牌閃亮登場,豐富中國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餐桌,向世界展示中國農業的發展力量。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農業品牌:既要出山 更要出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