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aixke.com)訊 甘肅禮縣的蘋果快熟了,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用不了多久,收購蘋果的卡車就會開到各個村口,果農們開著“蹦蹦車”,把摘下來的蘋果運到卡車跟前。這是近些年禮縣蘋果成熟季節的常見景象。
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要求,甘肅農村公路迅速發展,總里程達到11萬公里,所有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了瀝青路或水泥路。一條條伸到各個村莊的“四好農村路”,給甘肅鄉村直接帶來“四大好處”。
西漢村早在2011年就修通水泥路,在禮縣較早實現通村道路硬化。那時建設標準低,路面只有3.5米寬,但也讓果農們輕松許多。獨耀奇家的果園,最遠的離村口的瀝青路3公里多,過去是狹窄的土路,“蹦蹦車”也無法通行,蘋果只能靠人拉著架子車運送。
獨耀奇曾是禮縣鹽官公路段干部,退休后回村務農。作為一名老交通人,在他看來,農村公路帶來的第二個好處是帶動鄉村環境改善。他說,過去村里村外都是泥土路,干旱時塵土飛揚,下雨后又一片泥濘,路面還有不少牛羊糞便。而干凈整潔的水泥路,提高了村民美化環境的意識。
讓水泥路、瀝青路通到每戶村民家門口,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還無法做到。但在西漢村等村莊,水泥路修通后,很多村民自掏腰包,硬化門前巷道和院子。獨耀奇當年就是自己花了600多元買來水泥,讓村里的水泥路延伸到自家門口。他家小院還鋪上水磨石,院里只有一小塊地方種著花草蔬菜,其他地方見不到裸露的泥土。
連接隴西縣首陽鎮至柯寨鎮劉家掌村的首劉公路,去年路面拓寬至7.5米。柯寨農村公路綜合服務中心就建在公路邊,其中一間屋子是客運室,墻上張貼的客運表顯示:途經此地的客運線路有5條,連接周邊鄉鎮和隴西縣城,最遠可到達隴西縣所在的定西市。
公路“三分建、七分養”。伴隨農村公路發展,養護隊伍逐年壯大。甘肅不少地方,把鄉村道路養護員,與生態護林員、環境衛生保潔員等一起作為公益性崗位,優先從貧困戶中招錄。助力鄉村就業、幫助貧困戶脫貧,是農村公路的第四大好處。隴西縣已優先從貧困戶中選用村級護路員271名,禮縣鄉村道路養護員已超過600名。
在建制村基本修通水泥路、瀝青路基礎上,甘肅今后將加快硬化村組道路。“四好農村路”給鄉村的變化,會更多、更豐富。
(來源:吾谷新聞)【原題目:甘肅:“四好農村路”帶來“四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