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研背景
今年氣候異常,各產地生姜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高溫、降雨侵害,受大范圍持續性極端氣候影響,部分區域姜田積水嚴重,造成不少產區生姜受淹致病、死棵現象。
關于受災程度成為生姜人關注的焦點,面對不同的說辭,眾說紛紜。為幫助大家全面了解產區受災實情,中姜網通過各產區信息員,經紀人、姜農等從事生姜生產的有關人士交流溝通,災情信息反饋,進行科學、統計、分析、評估,整理、總結形成客觀、務實、嚴謹的報告,為大家揭開生姜受災情況,幫助大家正確看待生姜受災影響程度。
二、調研情況簡述
1、山東產區
大姜:
萊州: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鄉鎮,受臺風格美帶來的強降雨影響,姜田普遍被澇,水淹致死的面積小,但雨后姜瘟、根腐等土傳病害高發導致死棵減產面積增大,南部地區有30%以上的姜田受災(不是絕產),減產幅度較往年嚴重。
青州:8月下旬強降雨導致姜田受淹的面積增加,死棵的地塊增加,受災面積在20%。雨澇災害造成的直接影響小,但間接影響較大,今年雨水較為頻繁,導致田間土壤黏重,生姜長勢受阻,農活操作不便,導致大培土時間推遲,截止到8月底部分地塊還未完成大培土,對當地生姜產量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昌邑:受災地區集中在東部和南部,飲馬、北孟、圍子、石埠等鄉鎮受災現象多,這些鄉鎮一些是靠近濰河,一些地勢普遍低洼,降雨后雨水匯集,造成田間積水現象普遍,部分地區排水不及時,死棵爛苗現象增多,不完全統計受災面積在15%(不是絕產)。
平度和安丘:這兩個產區雖然今年也遭遇了強降雨,但好在降雨持續時間不長,并未造成大面積的水澇災害,只有部分低洼地塊出現姜棵澇死的現象,整體受災面積小。
小黃姜:
龍口及周邊(含招遠):7月下旬,臺風過境后,姜田積水嚴重,約有30%左右的姜田被雨水淹沒,很大一部分姜田排水不及時,姜苗基本被澇死,過水的姜田在后續生長過程中,姜瘟、根腐病發生嚴重,疊加高溫影響,減產面積持續擴大,約有50%以上的姜田減產嚴重。
沂水:因沂水南部和北部以丘陵地貌為主,多數地區都沒有明顯水淹的情況出現,整體受災的面積不大,受災面積在5%左右。主要是中部平原的低洼地區受災較為嚴重,集中在高橋鎮、道托鎮等地區,中部地區受災面積在20%左右。
乳山及周邊:今年因水淹死棵的姜田增多,主要是低洼地塊和管理不到位的姜田,整體占比并不大。不完全統計,當地受災面積在10%左右。
2、河北產區
唐山:今天雨水雖較往年增多,但多數都有利于大姜的生長,僅有少數低洼地區出現死棵現象,大部分姜田長勢比較好。不完全統計,唐山受災面積在10%以內。
秦皇島撫寧及周邊昌黎、盧龍:大姜受災較為嚴重,主要是8月19號的強降雨(撫寧有地區最高降水量超過200毫米)導致50%以上的姜田被淹,出現姜苗被大面積淹死的情況。疊加后期過水姜田病害高發,受災面積繼續擴大。不完全統計,在多次降雨的影響,當地約有30%以上的地塊絕收,受災較為嚴重。從8月下旬到9月上旬,當地農戶一直在賣咸菜姜,交易價格在1.30-2.00元/斤。
3、遼寧產區
綏中:8月下旬葫蘆島當地遭遇強降雨,但受影響比較大地區主要是在建昌縣,綏中縣部分鄉鎮,生姜種植區未受到太大的影響。當地大姜種植面積較大,但截止到9月上旬,當地大姜整體長勢較好,當地未遭遇極端強降雨危害,降雨雖較正常年份增多,但多數都有助于大姜的生長,僅有部分低洼地塊出現水淹死棵現象,但整體受災面積占比小。
海城:雖然種植面積相較其他產區小,8月中旬降雨過后,姜田受災過水嚴重,多數地塊都被水淹,淹死地塊在40%以上,后續病害發生嚴重,減產繼續擴大。
4、河南產區
駐馬店平輿、上蔡(主產區):種植地區比較集中,種植面積比較大。主要7月中旬河南省西南部、中東部出現暴雨,南陽東北部、駐馬店西部、漯河、許昌、周口北部、開封南部、商丘西部等地出現大暴雨,降雨量大、范圍廣,造成大田積水嚴重,部分地塊排水時間延遲或無法及時排水,造成大姜種植區受災范圍大,影響較為嚴重。不完全統計,平輿和上蔡這兩個地區,大姜受災面積在30%左右。
漯河舞陽:與駐馬店產區受災情況相似,當地大姜受災面積在30%-40%。
平頂山武鋼:與駐馬店產區受災情況相似,當地大姜受災面積在30%左右
5、湖南產區
汝城:面積增加在30%,小黃姜受災減產面積也比較嚴重,造成受災的原因一是小黃姜生長前期雨水多,姜苗受淹,死了一部分,這也導致部分姜苗沒有長好,姜苗不健壯,抗性弱;二是臺風格美過境,帶來了幾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這使得很多地塊的姜苗被淹,長勢偏弱的姜苗直接被淹死,健壯的姜苗也被病菌感染,導致病害加重,減產影響繼續擴大,不完全統計,當地受災面積在30%以上。
資興:小黃姜受災面積較大,減產也較嚴重,受災面積在40%以上。情況與汝城相似,前期雨水多,姜苗長勢普遍不好,加之極端暴雨帶來特大降水(當地鄉鎮平均降雨量達到412.7毫米,其中最大降雨673.9毫米,突破了歷史極值),對當地很多農作物造成毀滅性的災害,地勢低處種植的小黃姜基本上全軍覆沒。
6、安徽產區
阜陽:面積增加在30%左右,主要是7月中旬強降雨影響,當地約有20%以上的姜田被水淹,部分未能及時排水的地塊大姜基本都被澇死,其余未被澇死的姜田后續也陸續出現病害等問題,死棵現象擴大,截止到9月上旬,當地減產幅度在15%左右。
7、云南產區
西雙版納和紅河:面積增加20-40%不等,生姜(小黃姜、二黃姜等)多數都種植在地勢較高的坡地上,地勢平坦的地塊上種植的面積比較小,所以從7月以來,云南產區雖然降雨比較多,也有幾次強降雨天氣導致部分姜田出現水淹的情況,但整體受災面積占比不算大。但是降雨頻繁導致部分地區生姜病害發生普遍,死苗現象增多,對生姜的產量有一定的影響。
文山:9月以前生姜長勢都比較好,雨水雖多于往年,但多數有利于生姜的生長。9月初臺風“摩羯”過境廣西、云南,帶來了強降雨,造成部分姜田被淹,但直接造成澇死的姜田地塊暫時不多,受淹地塊農戶直接選擇出售青苗姜。因為很多地塊姜田雖然沒有被淹,但過水的情況比較多,后續是否會出現病害高發造成減產的情況,仍需確認。
三、調研聲明
以上調研所涉及的數據,受產區、時間、信息來源不同,或與其他調研團隊、個人采集數據有出入,敬請諒解!
本調研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為有關投資依據,以此操作,風險自負。
【本網信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