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生姜高價位運行的一年,與以往年份翹尾漲價不同,今年的高價在上半年就已經出現,而后基本維持在高位橫盤震蕩階段,對生姜界的各位朋友,帶來了諸多收益與挑戰,同樣,也給出口帶來較大影響,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出口總量出現了明顯下降。那么生姜價格的高位運行還給出口帶來了哪些影響?
一、生姜出口概況
我國是全球生姜生產、出口、消費的第一大國,作為小宗經濟作物的生姜,在中國南北地區均有種植,可以說生姜的種植地域十分廣泛,且地方品種資源豐富多樣,生姜栽培面積約占世界的50%左右,總產量更是達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產量呈現出穩步上升趨勢。在進出口這方面,我國是生姜出口第一大國,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數據庫顯示,中國是目前為止生姜出口量最大的國家,出口量約占全球生姜交易總量的四分之三。
主要的生姜出口產品包括保鮮生姜、風干姜以及生姜制品,其中加工品多是較為初級的產品包含鹽漬姜、脫水姜碎、冷凍姜絲、干姜粉、鹽漬生姜、凍姜泥塊、脫水姜粉等。由于生姜長途運輸保鮮難度大,且海外飲食習慣與國內差異比較明顯,目前生姜出口占我國總產量的比重依然較小。而同時我國也會從尼日利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進行少量的生姜進口,作為加工、辣度等方面的補充。
2011年-2023年10月中國生姜年度出口數量與金額
中姜網從2011年就對生姜出口總量進行了跟蹤統計,形成了時間跨度較長,相對完善的走勢圖,從走勢運行趨勢來看,對比同期出口總量及金額,出口數量與價格往往是呈反向相關的,一般是價格升高,出口量會出現減少;而價格降低,出口則會有所增加。以2014年為例,這是在2018年之前生姜價格最高的一年,當年最高時安丘優質泥姜價格達到了8.50元/斤,而當時全年出口量僅有25萬噸左右,出口量也是近些年來最低的一年。而2016年生姜價格走低明顯,最低時安丘優質泥姜的價格低至六毛左右,這也是2022年之前最低的一年,其全年的出口總量則為52萬噸左右,與2014年相比大約翻了2倍。對比十分明顯。
(一)2022年生姜出口情況
首先來看一下去年的情況,2022年的前5個月,安丘泥姜價格一直在幾毛錢的低位徘徊,出口總量約為19.21萬噸,下半年8月份生姜價格開始逐漸回升,從圖上可以看到,生姜出口量從2022年8月之后呈現出逐漸減少的走勢。
2022年1-10月生姜出口數量與金額
主要原因在于22年前期價低走量大,下半年隨著價格的走高,出口量逐漸有所縮減,同時當年新姜收獲時減種、減產幅度較為明顯,大多數人對于后市看好,農戶對于手中貨源捂貨惜售的情緒較高,助推生姜價格階梯式上行,市場價高,加工成本也就隨之上漲,國外雖然對于高價逐漸接受,但實際走貨多是偏緩狀態,出口量也就逐漸減少。整體看22年前十個月月均出口量在3-4萬噸。
(二)2023年生姜出口總量
進入2023年后安丘泥姜價格步步上行,出口方面直接顯現出的反映就是,截止10月份我國出口總量約為21.40萬噸,整體的月均出口量在1.5-3萬噸。通過出口量的對比可以直觀的看出,與2022年前十個月的34.96萬噸相比,減少比例約在38.79%。今年生姜價格開始大幅拉升的時間節點主要出現在3月末到4月初這一階段,而后價格一直保持著高位橫盤震蕩的走勢,從圖上可以看出4月份的出口量較3月份,減少約31.32%左右。
2023年1-10月生姜出口數量與金額
上半年,多數加工廠商多普遍保持著較為謹慎的心態,我們當時也和業內的貿易商進行了交流,一位業內貿易商說“生姜收購價格的快速上漲迫使他們保持著最低限度的庫存,僅夠維持最小的訂單,以降低價格風險。”而他們認識的許多包裝廠甚至選擇停產以限制損失。收購價格大幅上漲不僅影響了出口商利潤也對其現金流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一階段,生姜價格漲幅明顯,但國外所下的訂單價格實際漲幅跟進有限,而今年國內國外的加工產業鏈多是沒有存貨的狀態,因此加工廠多需要現采購現加工,普遍的心態在于價格高,不敢壓貨,一旦賣出去,又需要用更高的價格再去買貨,如此循環畏與高價,部分加工廠有所停工,出口量也就呈現繼續減少表現。
二、生姜出口省市概況
截止到2023年10月份,中國出口生姜前三位的省市依次為山東省、江蘇省、廣東省。從各省市出口的總量情況匯總到了這個數據圖上,可以很直觀的顯示出,山東省是生姜出口的主力陣地,截止到10月份的數據統計,山東省總出口量在17.95萬噸左右,約占全部出口量的83.88%。
2023年1-10月中國生姜出口前十省市
山東為什么出口量能夠如此遙遙領先呢?主要得益于4個方面,首先,種植生產集中連片,具有較大的產地優勢。第二就是距離青島港較近,方便貨物集中出口發貨。第三山東所產的生姜品質、規格,可滿足不同的出口要求,國外市場認可度較好。最后,山東除了是生產種植的集中地外,還是生姜儲存集中地,有較為聚集的冷庫群,方便加工廠組織貨源發貨。
山東這集合成片的生姜產業基地,從萊蕪連至安丘再至平度、乳山等地,從訂單接收到原料采購、加工,配合發貨,依托產業集群效應使得鮮食生姜出口,遠銷至日本、歐盟、美國、中東、東南亞等84個國家和地區。
三、貿易國家現狀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世界共有50多個國家種植生姜,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到主要國家的分布位置。近些年生姜出口排名前列的國家有:中國、(南亞的)印度、(歐洲的)荷蘭、(東南亞)泰國、(南美洲的)秘魯。此外,(非洲的)尼日利亞、(南美洲)巴西、(東南亞)緬甸等國的出口量也在國際生姜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當前生姜出口國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其中,中國一直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生姜出口國。主要的出口方向為歐洲、美洲、南亞、東南亞、東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2023年1-10月進口中國生姜前十位國家
截至2023年10月,進口中國生姜前十位的國家排名,分別是美國、阿聯酋、荷蘭、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日本、英國、加拿大、越南以及韓國。其中美國進口中國生姜的總量在3.54萬噸,金額在7588萬美元,美國的進口量一直在中國生姜國際貿易量中占據較大的比重,但是受國內生姜價格大幅上漲、全球出口市場不活躍以及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較22年同期的4.59萬噸,有大約22.88%的減少。
近年來受產品質量和利潤等因素的影響,各國都在搶占訂單價格相對較高的發達國家市場。像年初越南、泰國姜在國際市場上陸續出售,甚至會有部分貨源進口到我們國家進行銷售,一直能陸續供應至5月份左右;巴西、秘魯等地的生姜大約在7月多開始供應市場,其出口方向也集中在歐洲、北美等,尤其是秘魯全年供應的都是高品質的有機生姜,其生姜主要出口到(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歐洲地區的)荷蘭、比利時、德國、意大利等,其中荷蘭和美國是其出口最大的兩個市場,同樣這兩個國家也是我國的主要市場,對我國影響較大。雖然我國生姜出口規模仍在繼續增長,但出口市場在不斷受到擠壓,因此出口額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呈下降趨勢。
四、當前我國生姜貿易
一般來講,我國生姜出口都有一定的時間節點可循,1月底到2月初是臨近春節,國內市場即將放假,以春節前備貨為主。
3月是春節后補貨,前期備貨在春節停業期間基本消耗完。
4月-6月歐美開始進入消費淡季,訂單開始減少,到7月以后才會好轉,8月進入采購高峰期。
7、8、9三個月,中東國家需求增加,同時歐洲地區的需求也開始逐漸恢復,進入傳統的出口旺季,而經過上半年的出貨,部分加工廠的自儲貨源消耗殆盡,因此多會去窖內或庫房進行原料現貨的收購。
10月開始新姜陸續采挖出土之際,加工廠方面往往會分批前往各個產區進行新姜的收儲入庫,以作為自身的貨源儲備,方便圓頭完成之后進行加工發貨。
一般來講在姜價相對正常的年份,10月-11月新姜出土圓頭之際,往往訂單使用的仍多是老姜。但今年略有不同,由于今年黃姜價格持續高位,新老姜之間價格差距較大,導致國外客商有試探性,提前采購割頭新姜的情況,就了解到的到港反應看,雖然存在一定的掉皮等問題,但新姜整體質量尚可,且今年收姜后氣溫較往年偏高,圓頭上市時間有所提前,在當前國外市場稍顯缺貨的狀態下,客商要貨較為積極,部分國外客商在新姜還未正式上市之際,就已開始停收價格相對較高的老姜,轉向等待采購新圓頭貨源。
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受到近些年氣候條件、土壤適宜性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生姜生產都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目前雖然國外生姜市場有缺貨表現,國外客商要貨也多顯著急,但有經驗的加工廠商在此階段并不急于出售新姜,畢竟雖然圓頭上市時間早,但仍有粘頭、掉皮的現象存在,出貨后到港索賠風險相對較高。而從目前加工企業的出貨態度來看,多是更傾向于先及時出售手中已儲備的貨源,后期或會根據訂單狀況,現采購現加工。
五、國際生姜貿易現狀與發展
我國生姜貿易近年來波動頻繁,一方面是國內供給過剩,企業無序競爭;另一方面國外生姜種植規模增加,各國都在搶占出口價格高的發達國家市場。
世界生姜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未來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生產技術將有所提升,生姜種植面積、產量、單產水平有望提高。而隨著歐洲、美洲國家生姜需求的增長,南美洲國家生姜種植規模也在擴大。未來生姜生產集中度或將進一步下降,但有一個利好點在于中國仍還是最大的生姜生產國。
世界生姜貿易格局日益多元化,在有機生姜、生姜加工產品上傳統生姜出口國(中國、印度、尼日利亞、泰國等)處于劣勢。以我國加工情況為例,目前國內的生姜加工,還主要以各類飲品(生姜固體飲料、姜茶)、姜油、姜粉、姜糖等加工產品為主。而市場對高質量有機姜的需求不斷增長,傳統生姜出口國正受到巴西、秘魯等美洲國家的挑戰,未來生姜出口競爭勢必更加激烈。
后疫情時代,生姜因其藥食同源的特性備受關注,全球消費者尤其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對高質量有機生姜、生姜加工食品、生姜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因此提升生產技術、食品加工技術、調整產業結構迫在眉睫。隨著高品質農產品需求進一步增加、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我國生姜生產更需要向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
【本網信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