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4月中美開啟關稅大戰以來,全球經濟就進入了震蕩期,作為農產品之一的生姜,其出口訂單量也隨之出現銳減的情況。雖然生姜出口占我國生姜生產總量的比例不足10%,但是出口量的減少,也給本就羸弱的生姜產業的人氣進一步降低。同時關稅大戰的蝴蝶效應還在不斷擴大,對生姜行情的打壓也在增加。
(圖片來源網絡)
國內生姜產業供應現狀
截止到4月上旬,南方小黃姜產區僅有云南產區貨源消化在總量(包含地里鮮姜、干庫姜、冷庫姜)的85%以上,其他產區貨源消化在總量50-70%,貨源消耗較往年同期減少,后期產區雖然可能不會出現供應壓力,但缺貨情況出現或比較渺茫。
(大姜圖片來源中姜網)
而對于北方大姜來說,從新姜采收以來,在農戶惜售、儲存商收儲不積極的前提下,大姜多數都被農戶入窖儲存,而從近5個月的消耗情況來看,主產區走貨量不到3成,去掉姜種約1成的消耗量,主產區大姜剩余量同比多于往年同期,供應壓力可以說是板上釘釘。冷庫姜入儲量雖然比較少,但是現有儲存商都處在虧損的狀態,虧損在1800-2600元/噸;部分儲存商已經出現爆倉的情況,雖然沒有沖擊市場,但是對市場人氣的打壓力度較大。
(出口姜圖片來源網絡)
現有生姜消費格局
在說國際訂單,從去年開始,全球經濟環境就一直是風雨飄搖的狀態,消費降級不僅在中國出現,在各個國家也在不斷加重,疊加中東戰爭、俄烏沖突的外溢滲透,多國居民購買力下降,生姜的國際消費也是萎靡不振。而最近的中美關稅大戰的開打,直接沖擊了美國訂單的下放,生姜出口關稅先是從15%左右漲至34%,又漲到了84%以上,這讓近期(4月以來)美國訂單接近于0。不完全統計,月出口訂單量減少在20-30%不等,這讓近期本就岌岌可危的大姜行情雪上加霜,擴大了大姜下跌的深度。而且關稅大戰是全世界都在進行,其他國家的經濟也在動蕩中,國家外買家訂單減少,而出口加工廠也不敢正常接單,這使得生姜的出口又再次受到影響。
最后是國內消費,作為支撐生姜價格和行情的中流砥柱,國內批發市場消費也不活躍,雖然姜價較去年同期低,但受國內消費降級持續的影響,終端市場生姜的消費始終不見起色。而隨著中美關稅大戰的進行,大環境不景氣,終端市場消費還會進一步縮減,生姜消費還有繼續縮減的空間。
未來行情是否會出現反轉,主要關注以下幾點:
1、貿易戰結束,國外市場恢復正常,消費開始回升。
2、極端天氣造成大面積受災減產。
3、國內消費回暖,消費需求增加。
【本網信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