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aixke.com)訊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需要一次真正意義的變革,要實現工作導向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調整,要實現生產方式和消費取向的重大轉變。具體講,要加快實現“四個變革”。
價值導向的變革
在以前多地政府部門的“三農”工作的價值導向是數量優先、越多越好,主要圍著增產轉;現在,農業生產連年豐收,數量已經不是主要問題,質量成為主要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扶持政策的變革
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可見政策的巨大作用。適應價值導向的變化,政策支持必須相應做出重大調整,引導和適應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要求,引導和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引導和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過去的政策目標大多是扶持增產,支持領域大多是生產環節,支持方式大多是給錢給物,這對于推動農業增產增收發揮了很大作用;現在,農業發展形勢變了,目標要求變了,政策也要隨之調整。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要加快制定相應的政策體系,推動科技研發、農業補貼、項目投資等主要投向綠色發展、質量提升、效益提高等方面。
生產方式的變革
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什么樣的價值導向和扶持政策,就會有什么樣的生產方式,也就決定了有什么樣的現實結果。農業生產方式是價值導向和扶持政策在農業經濟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和資源利用、農產品質量、鄉村環境等方面的關系最為直接密切。當前農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許多都與生產方式的不科學、不恰當有關。在以往工作中,我們有時忽視或放松了依據自然資源稟賦對生產布局進行調控,由此造成一些產業布局和生態環境容量的不匹配。此外,在種養業生產中,過去普遍存在重產品產出,忽視成本核算,尤其是忽視自然資源成本核算的情況,種地往往是大肥大藥,一些缺水地區還在搞大水漫灌,由此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蔓延,農業生產成本的上升,自然生態環境的退化。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要求生產方式作出相應調整,既要考慮當前利益,也要考慮長遠利益;既要考慮局部利益,也要考慮整體利益;既要考慮經濟利益,也要考慮生態利益。
消費習慣的變革
在過去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市場供需關系緊張、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往往是有什么就消費什么,消費者處于從屬地位。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新形勢下中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個別品種供給不足并存,消費者選擇對生產方式的影響日益增強。一些專家認為,當前中國城鄉居民膳食結構存在問題,人均動物性食物消費增長加快,食用油脂過多,消費變化一方面拉動了畜禽和水產養殖業迅猛發展,另一方面也間接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的壓力增大以及部分人群血脂異常等營養性疾病高發。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未來消費者將更加關注營養均衡和膳食健康,關注產品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將是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
(來源:農博網)【原題目:農業綠色發展需要實現“四個變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