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ǎng)(www.aixke.com)訊 江蘇省南京市的幾個菜場、超市中,“伏缺季”再一次發(fā)威,蔬菜價格攀升。今年三伏天,江蘇菜價漲勢猛,市民菜籃子越拎越重。以南京人愛吃的小菜秧來說,6月底還是2塊多一斤,7月底直接變成6元/斤,這幾天還曾漲到8元/斤,菜價變化讓心跳都變快了。一到“伏缺”菜價明顯波動,似乎成了一種常態(tài),市民反映菜價高,菜農(nóng)反映田頭價格變化不大,菜價大幅變動究竟“動”在了哪兒?流通成本高企是重要因素
自7月中旬來,連續(xù)10多天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不利于蔬菜出苗、生長,再加上8月初的暴雨天氣,使得蔬菜在田間地頭開始枯黃、腐爛和變質(zhì),不得不增加外調(diào)菜,運輸、貯藏、保管成本隨之上升。在幾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蔬菜價格一路攀升。
我國蔬菜價格波動頻繁,從全年的市場價格波動情況看,蔬菜價格在每年的五六月降幅最大,價格處于谷底。七八月由于高溫或臺風(fēng)不利于蔬菜生產(chǎn),價格開始上升。次年二月由于冬季低溫蔬菜供應(yīng)量減少,價格上升。春末夏初,氣溫上升,蔬菜供給量增加,價格開始走低,并在次年五六月重新回到谷底。
除季節(jié)性、氣候因素外,蔬菜價格還受流通環(huán)節(jié)過多致使層層加價、運輸成本高等因素影響。目前蔬菜從田頭到餐桌,往往要經(jīng)過采購、運輸、多級批發(fā)、配送、集貿(mào)市場或超市零售等多環(huán)節(jié)。近幾年地攤式零售大幅減少,菜商攤位、分揀等費用明顯上升,使得批零差價在逐步增大。調(diào)查顯示,我國蔬菜的批零差價多在2~2.5倍,甚至更高。
(來源:吾谷網(wǎng))【原題目:柳州:讓冷鏈為伏季菜價“降降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