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經到了三月份中旬,馬上要到生姜的種植季了。生姜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進行,也就是每年的三月份到四月份這段時間開始種植,北方一般時間稍微晚一些,一般在每年的四月份到五月份進行播種。這里再介紹一些生姜的種植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生姜生長習性
生姜喜歡溫暖濕潤的生長環(huán)境,不喜歡寒冷的生長環(huán)境。因此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多為露天種植,不過北方地區(qū)種植生姜多為設施栽培,使用拱棚進行栽植。生姜種植土壤是關鍵,土壤有機質多,肥力強,無病害的土壤,可以種植2-3年,但是土壤缺乏有機質,土壤發(fā)生病害的地塊,就要換茬種植,不可連作。而且生姜喜水但是怕澇,土壤不可過于潮濕,過于闡釋已發(fā)生澇害;生姜喜光怕強光,光照過強、溫度過高會導致生姜生長受到限制,因此夏季使用遮陽網進行遮陰栽培,是附近生姜生長提高產量品質的好方法。生姜屬于淺根性植物,適合疏松肥沃,土壤層深厚且弱酸性的沙質土壤。
選種
種植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選種問題,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環(huán)境的生姜品種,選擇生長健康的生姜品種,剔除發(fā)生病變,腐爛變質的姜種。根據大姜和小黃姜的卻別,大姜姜種的大小最好是在75到100克左右,小黃姜姜種的大小最好再50-75左右。
如果想要達到姜種提早發(fā)芽的目的可以進行適當的催芽,一般講生姜晾曬1-2天。曬姜時使用菌瘟必克+惡霉靈對姜種進行消毒,可以噴霧消毒,也可以浸種消毒。然后將生姜堆放入催芽箱內,根據催芽箱操作提示,進行生姜催芽工作。催芽工作要經過高溫排濕、恒溫出芽、降溫煉芽、地溫揀芽這四個時期,一般25天左右就可以催芽完成、適時播種了。
開溝起壟
與姜種催芽工作一同進行的還有姜地的開溝起壟工作。開溝起壟是后期培土的前提,是生姜產量提高、品質提升的前提。根據不同品種和各地不同氣候差異,開溝起壟的標準也有不同。品種上來說,大姜姜溝的開區(qū)一般溝距為68-70公分;溝深28-30公分,溝底寬度12-13公分;小姜姜溝的溝距相較于大姜來說要稍小一些,溝距在60-65公分。北方姜溝一般都是開長溝的方式,兒高溫多雨的南方則更加適合高畦短壟的栽種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排水,可以保證生姜不受澇害影響。
種植
播種的時候盡量讓姜芽朝一一個方向放置,為朝2點鐘方向,這樣生姜的生長空間更加充足。播種之后覆蓋上5公分左右的土壤,然后灌足底水,以確保生姜出芽期水分供應充足。最后最好是覆蓋地膜或者孔尚棚膜,以起到保溫的作用。
水分
一般播種一兩周左右就會有生姜陸續(xù)發(fā)芽,這時候要及時進行田間檢查,發(fā)現有不發(fā)芽或者缺苗的情況,要及時進行補種。生姜生長期間對水分很是敏感,必須做好田間的水分管理。在生姜的幼苗期間,澆水不易過于頻繁,一般澆水以小水為宜。夏季生姜的耗水量比較大,這時候適合在早晚時間進行澆水。另外夏季多暴雨天氣,這時候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治田間出現水澇的情況。
施肥
生姜對肥料的需求量很大,首先底肥要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底肥建議使用豆磷脂微生物菌劑8-10 袋,撒施或者溝施后與土壤混勻。
生姜生長期要注意及時進行追肥,第一次追肥一般是在生姜的出苗30%是進行,這時可以使用藻旺根和良田先鋒進行沖施,以供給營養(yǎng)促進生根。以后每個7-10天進行一次追肥,幼苗期追肥以平衡型水溶肥為主,使用20-20-20-TE平衡型水溶肥沖施5次,促進兒芽和三芽的生長。
小培土時為了調理土壤防治病蟲害,使用豆磷脂微生物菌劑撒施土壤混土后進行培土,可以改良土壤,增加肥效利用率。
小培土后使用良田先鋒+礦源黃腐酸鉀進行沖施,既能促進根系生長修復根系,還能調理土壤,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然后使用12-6-40-TE高鉀水溶肥進行追肥,為生姜提供充足營養(yǎng)促進生姜塊莖膨大,7天一次,大培土前使用5次。
大培土后是生姜產量提升最快的時期,為了保證土壤適宜生姜快速生長,使用2袋豆磷脂微生物菌劑進行條例土壤,是土壤更加疏松透氣,促進生姜快速生長,提升品質和產量。
大培土后水肥管理至關重要,首先沖施一遍良田先鋒修復根系促進根系生長,然后使用12-6-40-TE高鉀水溶肥沖施,7天一遍,共沖施5遍,供給充足營養(yǎng),促進地下塊莖的膨大。
除了上面提到的事項之外,想要種植好生姜還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等
如果您種植方面有什么問題,可以留言咨詢,我們有專業(yè)植保專家為您解答!
中國姜網種植技術服務熱線:18162055861(微信同號)
|
![]() |
![]() |
![]() |